多行不义打一生肖?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老子》第一章“天道无为、圣人无积,既不敢为,则莫之夭伤。”意思是,你多做不善的事情,你就必然受到伤害。 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为一句谚语,广泛流传,而关于这句谚语的起源,却很少有人去了解。 其实,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 当时,赵国任用廉颇为主将、赵括为副将,对抗秦国的王龁;魏国则派兵援助赵国,在战场的上空与秦国结盟,而韩国作为弱国,只能派出少量人马协助赵国防守。
秦军攻打赵国,从漳河沿岸一直打到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赵国形势危急。这时赵括的母亲姚姬向赵王建议:“现在国内兵力都派上了前线,如果大军撤退,恐怕都城附近的老百姓都会造反。还不如任命一个敢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带领精锐之师跟秦军决一死战。”赵王采纳了她的意见,让赵括取代廉颇领兵应战。
赵括果然率军主动进攻,连败秦军,使长平之战出现秦赵两军对峙的局面。可是赵括不懂用兵之法,只知道冒进,结果被秦军围困。此时正是李牧率领的边兵救驾,才使赵括转危为安,但战局已经对赵军非常不利。 为了扭转局势,赵括决定采用离间计,向秦昭襄王写信说:“你若释放我的父亲蔺相如,我就让你割让十五座城池。”秦昭襄王本来就已经派人拿着相国的印信去邀请蔺相如,打算同他商议如何处置赵国之事,如今又得到赵括的信,就更加高兴地说:“我正愁没办法让蔺相如回赵国呢,他自家就送上门来了!”随即命人送信给赵括,约定了投降的条件以及交割的地点。
然而蔺相如在秦营中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秦昭襄王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条件放他们回去,而是另有所图,便当机立断,指挥秦军攻打赵国的大营。这个时候赵括正在帐中吃饭,听得外头喧哗,连忙披挂上阵。没想到两军交战不到几个回合,他就中了秦军的埋伏,被射伤了左目。
秦军乘胜追击,直逼赵军大营。在这紧急关头,赵括忍痛下令出击,企图夺路而去。不料秦军阵形如铁桶般严密,根本无计可施。就在此时,秦军忽然传来命令,要单于手下的骑兵撤出战斗,单放赵军突围。原来,秦昭襄王得知白起得罪了王翦,担心他会伺机报复,于是趁此机会先行除掉这个绝世猛将,这才有了这次特殊的单骑突围。
赵括见大势已去,遂拔剑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而那句谚语就出自赵括母子的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