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如何划分?
12个地支划分12个月,每月对应一个地支。子月(1月)、丑月(12月)、寅月(3月)……辰月(4月)巳月(5月)午月(6月)未月(7月)申月(8月)酉月(9月)戌月(10月)亥月(11月)子月(1月)丑月(12月) 这样划分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里有这样的说法,“寅者,正月之生木也;卯者,二月之生木也”。这里的“寅”和“卯”就是现在的“虎年”“兔年”。又比如《礼记·月令》中描述立春这个节气时说,“是月也,惊蛰始。蛰虫始振。春雷乍动。冰河解冻。土膏脉起。人民阳气奋扬。”其中的“惊蛰”就是现在“惊蛰节气”的意思。可见古人用干支纪日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有事实依据的。不过这种以单字记录的方法太脆弱,随着历史演进,干支记法产生了巨大的变异。到了宋朝时,月建已经与农历月份没有固定关系了。南宋末年成书的《历书》中说:“正月朔旦,冬行夏令。六月末伏,秋行春令。十一月冬至,冬行夏令。十二月暮腊月,又行春令。如此循环往来,皆非其位。”月建已经完全随机分布了。
后来人们总结前人的经验,编撰了一些参考书,使得干支记载更加规范。明朝官修的《永乐大典》中收录了两本参考书:杨俊明的《历象考成》和徐光启的《崇祯历书》,现代出版的《永乐大典》中收入了这两部书中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