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八字是什么生肖?
“鼠”字,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老鼠,穴居之虫。”段玉裁注曰:“鼠阴类,至夜始出,故日在甲。其腹下毛若辫,故象形。” “牛”字,首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楚简《周易》,在汉晋六朝的书籍中都有记载。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孝经纬》:“斗牛之间,厥配神农。”又引《尚书·禹贡》:“厥贡漆、枲、絺、纻。”这里的“斗牛”就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牛宿”。 宋代罗泌《路史》卷九:“盖牛之为书,自汉来久缺。惟孟康注《汉书》曰‘牛,星名’;蔡邕集《汉礼器碑》云‘乙卯之年,盛唐之君’,即此二字,而东汉遗字可见矣。”这里所谓的“汉字”就是古文字学上的“汉隶”。所谓“东汉遗字”就是公元一世纪东汉时期留下的隶书。从现存汉代隶书来看,“牛”字的字形确实像一头牛的样子。 “虎”字首见金文,形状像一只老虎。西周晚期文物中还有青铜器“虎节”。关于“虎节”的名字,东汉王充《论衡·讲瑞篇》中说:“虎者阳兽,故立春日,朝日以鸡鸣而起,夕月以虎啸而舂(唱)。”“春”者,草木之初也。“立春”之日,正是草木初发的季节,所以用“虎”代替“荒”,来表示春季开始的一天——这一天是农历的正月初二。
“兔”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里,形似两只长短不一的兔子。李学勤《字源》考证认为,“兔”的字形可能来自古代“捕”或者“逐”的字形。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就指出:“古人‘捕’、‘逐’二字相通,如‘兔’本作‘逐’。”不过,金文中“逐”字有象形字型,而“兔”字却从未见过象形字型的金文或甲骨文字形。“兔”字有可能是被后人加上了象征意义的“形象化”符号而已。
“龙”字首见于商代甲骨文,但字形简单,不甚清楚。到周代金文才逐渐像一条龙的样子。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已经栩栩如生。对于“龙”的解释,汉儒郑玄在注疏经典时曾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变化无方。”这是把“龙”看成一种具有多方面本领的神异动物了。
“蛇”字首见于商代甲骨文及金文,字形像一条盘曲的蛇。西汉经学家郑玄说:“蛇,小龙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进一步阐述了“蛇”与“龙”的关系:“蛇,龙类也。”“辰”字属于古文“辰”,像烈日下有两个太阳的样子。张舜徽《约书帛文考释》认为这种写法属于“俗字”。现代学者一般认可张的说法,认为“辰”字古文书写形式应该是从“甲”、“由”等象形文字演变而来。
“马”字首见于商代甲骨文及钟鼎文,字形很像一枚竖写的“马”字。也有学者认为“马”字的古文写成“馬”,像一头骑在马上的“人”。 “羊”字首见于商代甲骨文字,但是字形很不清楚。金文、战国古文字形体较清楚的“羊”字,都类似今天写的“羊”字。清·王筠《古文字構形學》:“羊,古文字從陽作昜。”所谓“昜”就是今天我们写的“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