疀是什么生肖?
“蚻”(zhá),这个字读“札”的音。《集韵·质韵》:“蚻,蜩螗,蜩虻也。或作蛁蟟。”“蛁”是“蚱”字的异体。
“蝉”字在古文字结构中像一只直立的蝉,到小篆才变成“虫在树上”的样子。所以“蝉”的本义就是“蚱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蝉,昆虫,鸣似蜩。” “蝉”与“蜎”、“蠋”,都是指那种身体呈圆形的虫子。所以秦简《爰历》篇中有“蚕称蜎”的话。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王逸注说:“言己居浊世,犹食污秽,如蝉饮露,不食五谷。” 屈原在这里是把蝉当成了高洁的象征。汉代的文人继续把蝉当成一种洁身自好的象征。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咽露沾霜,蝉蜕于浊秽。”唐代李白《感遇》之一“寒蝉鸣我鬓,万里清风来。”宋代苏轼《李思顺道人遗兰花三穗》诗:“我本幽栖鸟,未脱林壑意;朝餐露叶英,暮吸风根髓。”但到了明代就开始用蝉来比喻卑贱的人。
明末文学家张岱在《湖心亭看雪》里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公”这里指的是明朝亡国皇帝朱慈烺,因为他住在寺庙里,以食果为生,所以张岱说他像蝉一样。而“痴似相公者”就是指他自己了。 因为蝉喜欢把卵产在木头里让幼虫发育成蛹,所以古代文人喜欢用蝉来暗示隐士的生活和情怀。东晋名士周处年轻时为了逃避官府的征召,跑到山里采药,以自给自足为乐。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可是他不愿意做官,结果名声很大。有人称赞他说:“处真可佩矣!乃复如此!”南朝梁文学家沈约为此写了一首著名的咏蝉诗进行赞扬:“虽因恭显,非直君侯。素丝若何,早惠清风。弱冠司署,片翼朝天。振鹭羣飞,挺玉孤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