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赴后继指什么生肖?

阴一阴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前赴后继”是汉语成语,出自《宋史·王彦章传》:“其(王彦章)先登陷阵,众寡不敌,身负重伤。部下将士,亦伤亡殆尽。” 它指的是一群人向前冲锋,后面的接续前进,形容奋勇冲杀,不怕牺牲。这个成语贬义褒用,含有赞扬之意。多用于战争、运动等领域。 按照我们的日常思维来理解,这个成语的主体应该是“人”,那么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它是十二生肖之一。而且因为“后”有“继”,“续”的意思,所以还暗含了“生生死死”、“岁岁年年”的含义。能够和“岁(闰年)”打交道的,只有马年和牛年。又由于“马”比“牛”活泼,故此成语的主体应该是马。 然而这种思路是有瑕疵的,因为成语词典等官方著作中均记载该成语的主体是“乌骓”“汗血”等表示具体动物的名词。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导向,即使用本字的动物。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费心劳力地去猜带有暗示性的字谜?实在是因为“马”字太常见了,又因为“马”的繁体“馬”与“午”相通,而“午”又经常作偏旁,所以很难找到和“马”字完全无关的字谜。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几个和“马”有关的字,以供参悟。 除了马以外,“牛”也是有可能的。因为“牛”和“午”的关系就像“马”和“午”的关系一样,“牛”常作偏旁,且和“午”搭配的“牛”字还有“午牛”一词。不过“丑”笔画太多,不太适合作为谜底。而且也少有和“午”搭配的词。最后经过仔细筛选,“未羊”脱颖而出。

“未”有“末”、“昧”二音,这里取“未”。在十二地支中,“子午卯酉”称“四正”,“寅申巳亥”称“四隅”;而“辰戌丑未”又称“四墓”。又因“墓”有埋葬之意,和“生”相对,含有“先逝后生”之义。“未”又和“木”组成“未木”,也就是“末枝”。这些词语中的“未”都含有“末尾”之意,像一根根线头,把分散的各动物串联起来。 而“阳”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太阳运行至黄经0°时,为冬至之日,也叫“冬至阳生”。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阴消阳长。“阴”在这里代表夜,月,阴气。从时间上看,一昼夜有24小时,其中白天12小时,黑夜12小时。

古人把24小时划分成12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决定的。其中上午5点到7点为“寅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为“午时”,下午5点到7点为“酉时”等等。 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多,气温逐渐回升。到了“卯时”(凌晨5点到7点),白昼时长达到24小时,阳气已经旺盛。此时地球到达公转轨道的一个“顶点”,自转而形成的阴影面积最小。

虽然农历十一月属于“子月”,十月属于“亥月”,但是立春却是在正月之中。而惊蛰就在立春之后的第五天。从节气上推算,惊蛰应该在三月之下。因此“暮”正好符合“先出”和“后出”的条件。而它的本字其实是“暮”。 上古时期,人们利用火星来测定季节。当火星处于春分时,正值冬至之后三百六十五天,叫做“重午”或“中天”。冬至一阳升,春分一阳复。夏至一阴升,立冬一阴极。小寒大寒,隆冬腊月。雨水惊蛰,阳春三月。谷雨立 夏,草木萌动。芒种小满,郁郁葱葱。大暑小暑,高温酷热。处暑立秋,天高气爽。白露秋分,云淡风轻。霜降寒露,天高风清。大雪冬至,数九寒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