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肖是那几生肖?
“子鼠丑牛”,指的是十二生肖的首位和末尾,也就是说在农历生日中,如果首尾相连,那么就是“曰肖”; 比如:1985年2月4日(正月初五),这一天是甲子年,丙寅月,戊辰日,那么“曰肖”就含有两个信息:
一、年号+月份(节气)=甲子年丙寅月,而一个二十四节气又大约等同于一个月,所以“年月”可以换算成公历计算年龄。这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之一(阳历);
二、日柱(干支记日法)=戊辰,当天是戊辰日,“日”代表当天的太阳(天干五行中的第五个字),“辰”是日主的地支,也就是今天的八字里面的 “时支”。
根据上述“乙未羊刃格”的例子进行推导,可以得到: 年柱:甲戌 (木土) 月柱:丁亥(火水) 日柱:庚午(金火) 时柱:己卯(土木) 大运:7岁丁酉 17岁戊戍 27岁已亥 37岁庚子 47岁辛丑 …… 根据生日的干支记日法计算,每过12个时辰,日期变一次。如能记住“干支表”,可快速推算。 这里注意一点:地支有“阴阳”之分。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巳、未、酉、亥、丑、卯为阴。每个地支有两个属相,如“寅木”就是属虎和属马的人。
生肖又称属相,中国古人根据十二种动物的习性及活动规律,以十二种动物依次标记年份和人的出生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相配,用十二种动物来表示年、月、时的递进,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生肖纪年与中国农历相配,有十二年一轮回的周期,相传十二生肖是上古时期为掌管时间和空间的“十二元神”下界巡游人间所化,十二元神为十二生肖的本源。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1-2]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十二生肖的周期是寅鼠首、丑牛从、子猪后、亥鸡丁、戌蛇巡、酉蛇巡、申猴灵、未羊领、午马行、巳龙临、辰龙临、卯兔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