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日是什么生肖?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太阳是我们人类唯一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天体(月亮也是有阴影的)。 而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太阳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它是炎黄子孙图腾的代表;是“正大光明”、“自强不息”的象征。 同时,作为十二时辰的开始,“辰时”就是由“太阳出来的时候”这个概念引申而来。
从时间观念上来看,可能因为先民发现早晨太阳出来后农民就要下地干活,如果太阳刚出时就吃早饭的话,那上午的时间就太短了,所以早餐要吃在“阳”长起来之前(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早上吃了早饭再去工作,到上午十点左右就饿了,此时再吃午餐正好);晚餐则要吃得晚一些,在“阴”落下去以后食用,这样第二天早起才有能量。
因此“早辰”和“晚辰”便由此而来。 而“午”字则是由“午”、“示”两部分组成,“示”就是祭祀用的供桌,而“午”的意思就是把供品放在桌子上进行祭祀。由于古代祭祀是重要的大事,一般都是选在正午进行,因此“午后”也就成了晚上,而“中午”则特指临近正午的时刻。
古人还把白昼分成了八个时间段,称之为“八正”或“八节”,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四个字表示。其中甲、乙代表黎明,丙、丁代表朝阳,戊、己代表中午,庚、辛代表黄昏,壬、癸代表黎明。 在《春秋》一书中,就把一天划分为“晨”、“昏”、“夕”、“暮”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