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折现率是多少?
这个问题提得有点奇怪。所谓的“折现率”在财务里面是一种计量属性(比如对你手里的现金进行记账时,采用何种利率),而不是一种利率。所以这种问题应该是“2017年6月30日,市场利率是多少?” 当然了这个市场利率本质上就是资金价格,也就是你所说的“利率”。但通常我们说的利率是央行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但这些基准利率是政策利率,是政府指导利率,反映的是社会融资的成本,并不一定反映企业或者居民的实际理财收益率。而市场利率则是由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交易价格决定的。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市场利率实际上是由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期最短的是5年)决定。 但问题是:1年期定存利率并不是市场的真实利率。因为企业贷款大多不是借的1年期钱,居民储蓄也大多不是存的1年期存款。银行之间互相借钱,或者企业之间借钱,更不存在借1年期的问题;而且1年期以后能不能还上也不确定。所以这根本不是市场行为,也就不能反应真实的市场利率水平。
那么什么才是市场利率呢?或者说市场利率到底指的是什么? 其实,市场利率是无形的手推动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情况。无形的手到底是什么,我也不好解释,因为它是一种整体的行为趋势。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假设市场上共有100亿元资金,其中80亿元是储户的存款,20亿元是企业的银行贷款。现在物价上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需要偿还银行贷款,这时他们就必须出售手中的资产以偿还贷款。因为他们借款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经营,而现在通货膨胀高企,企业生产经营越发艰难,为了还款不得不抛售手中资产。而这种抛售只会增加市场上的资产供给,减少需求,资产价格就会下跌。
这时,如果存款者发现企业经营的困境,为了避免自己手中的存款变成废纸,他们就会纷纷到银行要求提现,因为这时现金才是最安全的。但由于企业已经将资产变现了,这些资产的变现收入就要用来偿还银行的贷款本息,如此,银行手上的资金就会增多,而存款者的存款会相应减少。但无论银行的资金还是居民的存款,其实都只是货币资金的范畴而已。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保留商业银行在中转的作用呢?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任何一笔交易都不仅仅是两方的事情,它必然会涉及到其他的交易。比如上述例子中,银行存款者和企业借款人双方都是资金的需求方,只不过一个希望借款是用来消费而不是投资,另一个则刚好相反。所以虽然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现金,但这个过程是通过各自的代理人(商业银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