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哪天是一伏?
头伏时间: 7月17日-7月26日,共有10天 中伏时间: 7月27日—8月16日,共有20天 末伏时间:8月17日—8月26日,共有10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大暑至立秋前一日为末伏”今年入伏时间为7月17日(农历六月初五)。 初伏从7月17日到7月26日,有10天;中伏从7月27日到8月16日,有20天;末伏从8月17日到8月26日,有1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3个5天,并设定了一整套的祭祀、礼仪制度。其中“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
与冬至和夏至一样,春分和秋分也被古人视为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和秋分也有“阴阳升降,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礼记·月令》中说,“夏至后……土膏脉动,昆虫昭苏……”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夏至以后土地里的养分开始流动,温度上升快,一些虫子也开始活动起来。人们通过观察土壤温度变化和昆虫的活动情况判断节气。
另外,根据气象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增幅明显大于其他时期。 比如,1961年至2014年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要比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高出近20℃。并且这种高温化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北方,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表现得也很明显。 所以随着气候变暖,“三伏天”的时长可能会不断被打破。
但是,不论“三伏天”时间多长,我们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好—— 多喝热水,少喝冷饮 “热在中暑,形气虚耗,遇湿则发,遇寒则疾。”夏天出汗比较多,随着水分损失,人体内盐分也会减少,如果大量饮用各种饮料,无形中就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建议多喝温开水或温茶水,这样不仅能及时补充水分,还能预防中暑。
适当吃酸味食物 夏日饮食应该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可适量进食豆芽、西红柿、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菜及西瓜、甜瓜等含水分充足的水果。少吃高脂食物,特别是油炸食品,以防产生湿热体质而导致疾病发生。同时,可以适当吃些醋和酱,因为醋和酱都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还可以缓解中暑导致的胸闷气短。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大,容易感到疲劳。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量运动造成体力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