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寒日是哪天?
查了好多网站,都说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即一九第一天。 那为什么题目里说的却是“小寒”呢? 小寒不是节气吗?不是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左右开始吗? 怎么变成了冬至了?!!
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终于弄明白这个问题了,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事实,古代节气和现在节气的时间点不一样。 现代二十四节气以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十二个区间,每个区间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而古书中所记载的“小寒”“大雪”“冬至”……这些节气都是指“节气周期”的开始,时间点并非固定在每年的公历1月5日或者农历十二月十七。
“节气周期间隔时间并不固定,最短的是‘小暑’与‘大暑’之间相隔一个月零四天,最长的是‘大寒’与‘春分’之间相隔四个月零两天。”中国古人发现,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于是把太阳周年运动的周期分为二十四个大小不等的区间,每间隔约十五天定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比如杜甫的《咏廿四气诗·小寒二月节》: “小寒连大吕,欢乐过元夕。” 这里的“小寒”就是说到“节气周期”开始的时间,而不是某个年的具体日期。
那么,从“大寒”到“春分”这段时间里面,“节气周期”会循环往复多少次呢? 答案是14次。(我真是辛苦呀!)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小寒”和大暑这样的节气名称,会在公历1月5~6日与7月7~8日期间交替出现13次;而大寒与立春、立秋与白露……等两组节气名称则会各交替出现14次。 最后,在循环到了第13次的时候,农历才会进入新年,也就是“春节”。所以古时又有“腊八冬节”的说法——先苦后甜嘛!
明白了以上原理,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题目中说“冬至是‘数九寒天’的开始”了。 因为现代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周年运动为依据划分形成的,“冬至”恰恰处于第一个“十九寒”之中,所以叫做“数九寒天”的第一天。而我们所说的“小寒”则处于第二个“十九寒”的末尾,故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好了,搞清楚了“小寒”和“冬至”的关系,下面来说说怎么判断“冷在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过后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这个时间点是根据“冬至一阳生”来确定的。因为“冬至”时阴极盛,阳气始生,所以“冬至”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数九”了。而“九”便是虚阳,这时天地间渐渐有了阳气的存在。 但这个“阳气”非常弱小,还不能跟冰天雪地的阴盛之气相抗衡。“冬至”后虽然天气会逐渐变暖,但却是“阴阳争、寒水临”,即阴盛阳虚,所以天气依然寒冷,这时的寒冷是一阳升起的阻力。
古话说“寒极必阳生”——阴气盛至极点的时候,正是阳气萌生之时。所以数九寒天的最冷就在“三九”前后。 不过,此时阴气虽极盛,但因为阳气已经初起,所以阴极盛之后必阳盛。冬至后第七天(也就是“五九”的最后一天)便进入了“春播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