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代表什么生肖?
在古老的象形文字中,“刻”字形象地表示一只手拿刀具雕刻的形状。所以,“刻”的字义最初就与雕饰、雕刻有关。 《说文解字》解释道:“刻,镂也。”“金部”中有这样的记载:“刻,治木器也。从刀,辛声。”“辛音”就是现代的“新”音xīn。可见,古时“刻”字的读音跟今天完全不同。用现在普通话读“刻(kò)”,是近百年来的事情。而“刻”作为汉字书写符号的历史却非常久远。 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刻”字形象手拿工具刻木的动作,或像立着的一根圆木上雕有图形,表示“刻”的意思。在西周的金文中,“刻”字变成了一个会意字,由“刀”和“辛”组成;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简帛文字中,“刻”字又变成了形声字,由“刀”和“辛声”组成。秦统一中国以后,小篆把“刀”和“辛声”中间的笔划合二为一,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刻”字。
“刻”字在甲骨文中还有异形字,像一根木头上站着手拿刻刀的人,或像两根木头上各站着手拿刻刀的人,这表示多人同时开刻的意思。这类异形字还像两个人面对面持斧砍树的样子,这表示“刻”的另一意思——“雕版印刷”。 东汉的许慎在他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记述了汉代书籍的出版工艺,其中就有“刻书”的工序:“自文字经画始于伊尹,载于盘盂,传于钟鼎,百工斯制,莫不有文,然而书契之外,未始有刻。今谓之刻者,昔无其器,凿木为文字,既薄且浅,谓之为刻,后世用刀刃,削抹成之。”我国古代的“刻书”技术经历了“凿刻”“刀削”两个发展阶段。“凿刻”就是用利器凿出字符,再把它们拼凑在一起形成文章的初稿——拓本。“刀削”就是在拓本的基础上,再用刀具修理字形,最后成为可以正式排版的文字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