镯是什么生肖?
镯,是龙之子,传说他为西海的鱼精、水神,同时他又是女性的象征,在《山海经·中山经》中有一处“女床之山”,还有一处“女几之山”,郭璞注曰:“皆玉女之所住也。”“床”和“几”在古代都是指席子,说明这些山洞里有睡席,居住的是女性。
而且《海经·大荒东经》中说,海中有“君子之国”,国中有一位女士被称为“夫人”,而这位女士的手上就戴着一个特殊的手镯——由十只乌龟组成的戴在手上的环。 这种环状的手镯被称为“握肉”,因为用龟壳做成所以又被称为“龟甲掌”;还有一种以玉制作为材料的手镯也是圆形,佩戴方法是将手掌张开,将手镯放在手腕的肱骨处,然后用力握住拳头,这样使手镯既不会脱落也不会滑动。
现代考古中曾在西汉初期墓中发现过这样的手镯,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中也经常出现女子佩戴类似手镯的形象。 那为什么现在的首饰当中已经看不到类似的手镯了呢?这主要是因为手镯材质容易磨损且不易保养,如果长时间佩戴,又要保持清洁,不然容易引起皮肤炎症,因此慢慢地人们就不喜欢佩戴了。
龙
中国人自古喜爱佩带玉器,不但有装饰作用,还被赋予了各种寄予美好愿望的象征意义。如清朝妇女在着装时必须佩带的“玉三事”——玉手镯、玉戒指和玉簪子等。因为玉之五德对应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人们赋予了玉吉祥、高贵和高洁之美的象征。在中国的十二生肖玉器制作中,龙的造型最具艺术表现力。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玉雕龙作为中国玉器的代表性作品,以吉祥的造型,优美的线条,精湛的工艺,将中国人爱玉的情结与龙崇拜的文化心理发挥得淋漓尽致。清代人尤其喜爱玉雕龙,其中以“十二辰”玉臂钗中的玉龙最受欢迎。这种玉臂钗,有金、玉两种材质制成,由十二生肖造型的钏,穿插于金、玉如意等饰件所组成的玉质大扁环串联而成,一般有大、小两种,小的只有一只手镯那么大。这种玉器是清代特有的,用以装饰女性手臂或用于悬挂胸前当项链的首饰。
清代女子佩带玉器,除了前面所说的“玉三事”外,还有“玉九事”即手镯、戒指、簪、钗、搔杖、烟袋、别钗、帽花、扁方,并特别注重佩玉,走路要有佩玉之声,没有佩玉则不敢衣冠。
清末、民国初期之后,由于政治制度和着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妇女不再戴钿子,满人也逐渐改梳两把头,这些饰玉的制度逐渐消失。后来,用翡翠做戒面、手镯、挂件、扳指等各种装饰品十分盛行,并很快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装饰美玉,成为人们表达情意友爱所喜爱的珍品;特别是翡翠手镯和戒指,成为妇女随身佩戴的首饰。时至今日,佩玉、赏玉、藏玉已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