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分开是什么生肖?
我认为是龙,原因如下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祖上是汉朝宗室,而刘邦建立西汉称帝,刘备建立蜀汉称帝,那么刘邦和刘备就是一个“根”了,所以刘备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这个“龙”就指刘邦。又因为汉代有推崇武帝的倾向(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朝极盛),且刘备占据川蜀地区,而古蜀国有开明氏统治时期,其国王被称为“白帝”(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一次梦,梦见自己随萧何、韩信等人进入武庙,发现武庙中还有姜太公的庙号,于是李世民大怒,让大臣们把白帝庙毁了,改成姜太公的庙),所以刘备又说自己这个“龙”是西汉高祖刘邦。
那好,现在刘邦是“龙”,而刘备是刘邦的后代,也就是说刘备也是龙。接着诸葛亮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的人里有杨仪(杨仪在蜀汉官居丞相参军长史,地位仅次于丞相,而且他是随先主刘备起家的元勋);李福(李福是李特的儿子,李特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爷爷);费祎(费祎是费仲的后裔,而费仲是被周文王姬昌封为诸侯的商国大夫)这三位都是贵族出身。
而曹操虽然被评价为“汉末名士”(汉末名士指的是曹操父亲曹嵩的祖父曹腾是汉朝宦官集团的首领,但是东汉末年外戚宦官轮流坐庄,所以也算是名士了)可是他的出身比起上面三位就差远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东汉司空曹鼎的儿子,曹鼎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可能有人觉得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军阀混战,一个宦官的养子也能出头?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东汉末年社会门阀观念还是很强的,所谓“三公子弟”“卿侯旧姓”是很吃香的。像袁绍、袁术这样“四世三公”的士族大家出身的人才算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世家大族都是几代人累积起来的家底。
举个例子来说,东汉末年名臣杨震曾先后举孝廉、茂才(也就是秀才,东汉末年称为“茂才”),后来做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的时候,有一次他去郡府驻地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结果半道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书生前来拜访他,两人相见甚欢,结果杨震临行前送给这位书生一百匹绢作为路费。这位书生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三国时期著名文人陆逊。
这里需要说一下,当时东汉末年流行送钱送礼,而不是送布送粮食(送粮食容易霉变腐败,不值当),比如徐州刺史陶谦死后留下遗言让儿子陶衍去豫州看望袁术,就送了一万斤铜钱给袁术;张绣投奔袁绍之后缺粮,袁绍让他去找冀州牧韩馥,韩馥就拿了数万斤米粮送给张绣。
所以曹操这个宦官养子的身份虽然算是个污点,可是经过这么多世代累积,这个“污点”已经不算什么了。到魏晋南北朝时候社会门第观念更强,出身寒素的有才之辈想出头很难,就算是出头了被人鄙视的身份也改不掉。比如魏文帝时名臣王朗自己的祖籍本是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可是因为他家是宦者,所以才迁往雍州扶风郡(陕西省西咸新区)。
到了西晋时候王朗的孙子王恺又成了皇帝宠妃之父,家族荣耀再次达到顶点。结果到东晋末年,王家衰落了,王恺之子王珣因为父亲的缘故一直不得提拔重用,最后只坐上了一个州刺史的职位。王珣的儿子王昙首做了尚书仆射后,东晋皇帝对王家的衰落后继无人很担忧,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王昙首之子王弘,希望能改善王家人的处境。
不过到了北魏时情况又变了,鲜卑族人比较重视门第等级,他们崇尚鲜卑“贵种”,对于汉朝以来儒家推崇的“士族”不太看重。鲜卑人的这种审美取向,使得被中原汉人看不起的曹操子孙们反而因祸得福,地位陡然上升。比如魏文帝时有名臣崔浩,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舅舅,因为家族显赫,他被太武帝赐姓崔氏,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
崔浩家族因此成为北魏第一等豪门。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证明曹操家族的崛起,那就是魏文帝时著名的“钟繇多白鬓须”的故事。原来当时的名门望族有个传统,就是家里老人如果有白头胡须的话,说明你家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历史悠久,是一个大族。而钟繇当时已经白发苍苍,却有一副满头银丝、络腮胡子的好相貌,于是魏文帝就觉得这个小老头挺可爱,每次见到他都对他格外青睐,多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