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属什么生肖?

贲兴友贲兴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宋朝时有一部叫《百家姓》的书,里面列了当是所有的姓氏(包括复姓和单姓),共504个。 明朝嘉靖年间,陈士元编撰的《千字文》里也收有全部的姓氏,共521个。 清朝康熙年间,王相编著的《字汇》收姓氏3667个。这些姓氏中当然包括“赵”姓。 据我粗略统计,今天使用的姓氏大约在三千左右,比古代多了很多,因为其中有许多重复的姓氏。而在这三千姓氏中,“赵”姓排行第六百一十七位,在“钱”姓之前,在“梁”姓之后。

由此可以大致推断出,作为大姓的“赵”姓大约形成于汉唐时期。当然,这只是一个粗浅的估计,错误难免,欢迎指正。 我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已是五百多年的事了。迁居地是陕西咸阳。到我这一辈时,已经是第五辈了。所以我认为我的始祖大约是元朝中期人。

我的家族繁衍速度很快,到明朝中晚期已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但主要还是在北方。到了清朝初年,我的先人们开始南迁,一部分去了云贵,还有一部分去了湖南,而主要迁移的时间应该在乾隆末年及嘉庆年间。 这期间,我的姓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我的名字发生了变化。我的祖籍地名被加在我的名字前面,成为我名字的一部分。如我本名赵连三,祖籍地是大槐树的村庄也叫赵家连三,那么我的名字就变成了赵家连三。而我的子女们又沿袭父亲的称呼,他们的名字前就会加上一个“赵家”。这样,我的后裔们的姓名就都带上了“赵家”的字样。这就是我今天姓氏的前半部分“赵家”的来历。

我的祖先比较能打仗,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的姓氏中“家”部的字的变化比较大,“赵”部的字相对稳定。 我的祖辈们在湖南定居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宿妍茜宿妍茜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中,生肖马具有着龙马精神这样的赞美,因此对于生肖马来说,一直都是要不停的奔波忙碌,而且他们的人缘和关系也是非常不错。在十二生肖中,属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福人来照看,因此他们的福气也是相当的不错的。而生肖与人的五行,也是会为人的运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赵氏属什么生肖?

赵氏本是嬴姓,以谥封国号为氏。西周大夫造父善于驾车,故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其后居于赵,以此为氏。造父的孙子继父爵,为赵胡公,传五世孙曰献侯吾牙,始为晋大夫。后献侯吾牙的四世孙赵衰(文子),佐晋文公重耳复国成功,而得到较多的封邑及宠信。赵衰的儿子赵盾,为晋国正卿,秉政十九年,史称"宣孟"。此后,历经赵穿、赵鞅、赵无恤(烈侯),终将晋国瓜分殆尽,遂以晋国北部之太原、上党、雁门与云中、五原以北等地区(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一带)一并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号称赵氏。赵烈侯死后,赵国由赵烈侯异母弟赵成侯(斯)继承,历经赵肃侯、赵武侯,传至赵敬侯(固),赵成侯次子肃侯赵章,自立为王,公元前376年(赵肃侯三年)同魏、韩分割晋国其余领土。公元前369年(赵肃侯十一年)灭中山,前326(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国势大振,前325年取林胡地,开阴山、燕代;前307年驱逐楼烦,建云中、雁门、代三郡,尽得赵原、句注山与长城以北地区。前306年灭中山国,后又击破东胡,疆域大为扩展,成为当时七国之一,赵人因而大增。赵武灵王死于易太子的沙丘宫之变,少子赵何被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姐姐赵太后等所立,即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在位期间,赵孝成王继位,为秦将白起所败于长平,后又败于邯郸之战,势力大为削弱。赵王迁在位时,为秦军所败,赵王迁被杀,赵国灭亡,赵人大部分被秦所俘掠迁徙。

赵氏是个古老而望族的春秋大姓,它所出五郡:天水、鲁山、阳城、涿郡、雁门,遍布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广大地区,故在三国南北朝时已成为这地区著姓。晋时赵氏望族有天水、山阳、琅琊、武威四望。南北朝时期,赵姓又北迁入陕西、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赵姓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北魏时的赵姓,主要由匈奴人汉化所来。北魏建国后,其赵氏集中于山西北部及陕西的东北部与甘肃的东南端一带,以山阳、天水、琅邪、武威为四望。北齐时,山东半岛沿海地区赵姓人较多。到隋唐时,赵氏更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等广大地区,其郡望也增至:天水、平原、阳夏、安固、涿郡、雁门、南阳、高平、太原、齐郡、山阳、陇西、西河、广汉、冯翊、博陵等16郡。北宋时,赵氏人口逐渐南迁,以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和陕西等五省、区最多,合计约占全国赵姓人口的92%,其次分布在甘肃、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区。

从元代至当代,赵姓在北方各省、市、区的分布仍是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其中河北占全国赵姓人口的25.9%,其次是山东占21%,而山西和陕西又分别占9%和4.2%。到了当代,赵氏仍为我国第一大姓,北方四省还是赵姓高发地区,其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