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是走狗?
龙,作为东方神话的霸主,是只有四根脚趾(脚掌)的。 那么,“龙”为什么叫“龙”?《康熙字典》里记载,龙的本字是“竜”,而“竜”就是“夔”字的古写,《说文解字》中记载:“夔,神龙也。从虫,穀省聲。一曰牛虎也。” “夔”是什么意思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里解释道:“夔,神也。……凡言神者,皆谓主宰人间鬼神之事。”
也就是说,“夔”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指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像龙一样的舞具——这种用竹木或者丝绸做成龙头龙尾形状的东西,由人扮演成“龙”的样子跳舞,是用来表达对龙的神灵的敬畏。 “龙”这个词最早的意思其实是表示:被崇拜的对象(主词)是(像)龙的动物(谓语)。
所以《左传·宣公三年》中记载“我龙受其殃”里的“龙”就是这个意思;而这个意思也是“龙”字最为重要的意思。 那么,“龙”怎么就从指代“龙的动物”变成了“龙的图腾”了呢? 这个事情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
在周朝的时候,贵族们开始把“龙”作为自己家族的图腾,《礼记·大传》里有记载“天子姓姬,诸侯姓姜”,而“姜”这个姓氏就是因为周族始祖姬炎的妻子姜螈踩到了一个神龙的脊背,于是怀孕了,生下了姬炎,而姬炎就是周武王。
所以,“龙”就成了这些贵族家族的图腾。 而普通的老百姓呢,则把“龙”作为一种信仰对象,《礼记·祭统》里说得很清楚:天子、诸侯用羊做祭品,大夫用豕做祭品,老百姓吃糙米。
至于“龙”的图腾形象是怎么演变的,我目前的资料还找不到,还需要继续研究。但不管怎么说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龙”已经是帝王将相的专用图腾了。孔子为了教育学生,特地把“龙的图腾”写成“鳞虫之尊”,来委婉地告诫学生们不要僭越。(见《礼记·檀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