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几月几日2016?

喻菁怡喻菁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 节气来源 从气候学角度来讲,秋季属暖季,冬季属寒季;立秋之日,秋天开始,立冬至小寒,冬天来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分别表示温度变化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我国古代将节气分为12个等级,依次称为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清明、谷雨、白露、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每个节气的到来都有对应的物候特征与农事活动。人们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日常生产和生活。

物候特征 大雪三候[1] 一侯,水始冰。二侯,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节气前后,气温逐步降低,虽然此时土壤中的水分不易冻结成冰,但地面上的水面和植被上的露水却会凝结成霜;进入“大雪”,天气变得寒冷,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在北方地区,河面通常开始出现封冻现象,南方地区大部分也有雨雪出现;到了“冬至”,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寒冬,这时北方的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雨雪减少,但在南方却依然常下雨雪。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入侵,气温将持续下降,天气变得越来越冷。

农作指南 立春(2月3—5日)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立春天气普遍转暖,草木萌芽,万物生长,但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气温起伏较大。农事上,立春后白天温度较高,适合各类作物栽种,但夜间温度依然较低,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施肥浇水要适当,不可过多或过少。

雨水(2月18—20日)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阴晴冷暖无常,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降水增多,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若遇连阴雨天气,也容易发生病害。雨水之后,气温回升很快,作物需水量增多,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惊蛰(3月4—6日) 蛰,指的是动物冬眠,惊,是指苏醒。惊蛰,意为冬眠的动物醒了,其实,昆虫之类真正沉睡的幼虫直到春分才会陆续结束冬眠状态而苏醒。而在惊蛰期间,多种树木的新芽以及百花之萼都开始萌动,春意盎然。

春分(3月20—22日) 春分者,阴阳平分,昼夜等长,此后,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在气象上,春季的开始是从春分节气开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此时节应该抓紧春分这一黄金期做好春耕备播工作。

清明(4月4—6日)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从气候上看,清明时节平均气温基本处在15℃左右,日照时长继续增加,雨量进一步递增,正是万物清洁明朗的时期。在农业上,此时适宜播种的作物除了春小麦外,还有棉花、油菜等。

谷雨(4月19—21日) 作为节气之首,立春代表着春季的开始,谷雨则标志着春季将尽。从气候特征来看,谷雨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降雨明显增加,正是春风得意花草香的时候。在农业上,此时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立夏(5月5—7日) 立夏说明夏季的到来,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农事安排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秧苗管理,二是病虫害防治。此期的虫害主要是菌类感染引起的病虫害。

小满(5月20—22日) 小满,意味着夏收作物籽粒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在小满的节气期间,我国南北疆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迅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这时降雨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若是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也容易引起农田积水而渍害。 芒种(6月5—7日) 芒种意味着仲夏季节正式开始,此时温度更高,光照更强,湿度更大,给各类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条件。在农业生产上需要注意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也开始增多。

夏至(6月21—23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从气候上来看,夏至以后,各地气温继续升高,降水量增加。在这个节气里,农事活动主要是围绕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和防治病虫进行的。

小暑(7月6—8日) 小暑是夏季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的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及南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也越来越热。在小暑期间,水稻等喜温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需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量最大,因此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工作。

大暑(7月22—24日) 大暑期间天气炎热潮湿,各种病菌极易存活和传播。因此这个节气预防各种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非常重要。在农业上,此时也是水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的时期,需要水肥供应充足,但应注意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的暴涝和干旱。

立秋(8月7—9日)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从气候特征上秋意并不明显,尤其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仍处于夏日炎炎的阶段。在农业上,立秋并不代表着收获,而是意味着一个季节的开始,需要精心培育农作物,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处暑(8月22—24日) 处暑,即为“出暑”,预示着炎热天气到此为止,然而,真正的凉爽还得等到白露之后。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时鸟类食物充足,开始驯养;天地间萧瑟之气渐盛,万物开始成熟。

白露(9月7—9日) 白露节气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水汽凝结成露珠,晨雾弥漫,昼夜温差加大。在这时种植的水稻已临近成熟,需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