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什么时候高?
今年前两个季度,股票基金市场是“冰火两重天”,大部分投资者深套其中,苦不堪言;7月份以来,股票和基金却仿佛被“打通了任通二脉”,涨势如虹。 那么问题来,下半年还会有这样普涨的行情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结合历史上的几次牛市的末期的特点来分析一下现在的行情可能所处的阶段以及后续的趋势。(由于A股的历史整体涨幅有限,且牛市持续时间也不够长,所以我用“历史上几次大牛市的末期”进行研究) 在历史上几次大牛市中,最后一轮上涨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市场风险显著降低,投资者蜂拥而至。 首先当然是估值要足够低、风险要足够小。在经历了前期连续大跌后,当前上证综指的PE值已经降至10倍左右,深证成指的PE也只有13倍,处于历史最低位;同时股市的风险溢价(股债收益差)已经达到十年新低。
其次,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沛。央行降准降息不断,财政政策积极释放。国内M2余额同比增长10%以上;外资持续流入,6月份流进了上千亿元。最后,投资者的情绪极度高涨。媒体不断吹捧,专家天天唱多,哪怕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所谓“核心资产”也一浪接一浪的上涨。
2.风格趋于统一,板块轮动加快 市场上的资金总是追逐利润最高的方向流动,而在某一时期,利润最高的可能就是那些涨幅最大的板块。因此我们会看到,在一波强势的上涨中,前期的滞涨板块会追上来,而前期的领头羊则会调整一下。但总体的方向是趋同的,因为资金的规模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涨幅最小的板块,而涨幅最大的板块出现边际效用递减。
7月份的A股恰恰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之前一直被低估的地产,保险等金融权重板块大幅上涨,而此前领涨的消费,医药出现了调整。不过,这两个板块依然是分化明显的,后续依然有可能会轮换。
3.估值向上扩张,估值水平整体抬升 我们知道,对于普通股民来说,买股票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时机,另一个则是估值。如果时机选择得当的话,那么即使是不择时策略也能取得不错的回报;而如果估值控制好,即便收益率不高,但也能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拿到较稳定的收益。反之,如果买在了高位,就算选对了时机,也有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而如果买的太低,虽然把握了时机,但也可能因为估值过低导致收益率偏低。 所以,估值永远是资产配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我们必须要正视目前的估值水平。不管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来看,目前的市场整体估值都处于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估值向上空间是有上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涨上去。随着估值水平的整体抬升,泡沫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