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肝豹胎是什么生肖?
“龙肝”和“豹胎”这两个名词,在中医药古籍中,一般指代两种不同的药物。 “龙肝”,最早记载于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张昭、张紘闻之,惊惧,相谓曰:‘先主世德出自轩辕,天下文明正朔。今称帝号,还建章京,亦当仍旧制也’。乃作《王命颂》,用答龙颜;“
据考证,“龙肝”指的是一种名叫“土鳖虫”的药物,别称“地鳖”“蚂蚁蛋”“地龙”等。 在宋代官方修定的《开宝本草》中,对“土鳖虫”的药性及功效有所记录:“旧不属草部,今按此物生山地,微似蜈蚣,色黑,腰扁,头尖尾粗,腹中有子如黑豆,外皮薄而松脆,内有紫棕色薄膜,微有油润。此物得朱砂则鲜红可爱,入油中而透明,加轻粉则黄色。味淡,性寒,无毒。疗损益精气,去诸风痹,消肿毒,治伤折,拔毒化毒。” 直到现代,“土鳖虫”仍是被广泛使用的中药材之一。
至于“豹胎”,见于古代典籍记载的时间更早。在汉代张衡所著的《东京赋》中就有相关表述:“告仁人曰,豹胎虎脑,虽味不同,皆肉之美者。”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所著的《食论》也有记载:“夫珍羞美味,味道殊异,非古之所比。且豹胎狼肺,岂能食耶?” 经后人考证,“豹胎”指的是虎豹的胎衣。 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更为详细的描述:“凡斑猫虎豹之类,捕得,则拔去毛,将竹筒灌满沸水,以皮纳筒中,候凝,取出刮去皮肉,取白膜(即胎衣)炒黄,入药。
可见,在古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动物器官的药理作用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