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肠挂肚指哪个生肖?
牛! 《礼记·祭义》有记载“凡祭,必有所荐。无荐,非礼也”; 这里的“荐”指的是祭祀时所献的祭品,体现的是“奉献”、“牺牲”的意思。 而“牛”在古代作为六畜之一,是祭祀中最主要的贡献者,几乎到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礼记·郊特牲》记载了周代祭祀用的牲畜:“郊之大祭祀,牲用太牢,天子亲莅,祀于南郊,以日日之吉也。” 《礼记·大射》又载,祭祀后把剩下的肉分给群臣吃: “射,大祠中,亦如之。既布矢而觥酒反。其将射,祭先弓,遂发,矢卒;既宾射,祭先揖。始射,射四矢;再射,射三矢,尽矢。终弓。” 《庄子·秋水》中有“夫牛饮水而海干”,指黄河水干,比喻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但到了汉代以后,牛不再仅仅是指祭祀时的牺牲,也可以是献给皇帝的贡品。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提到:“汉金帛赐单于,单于益骄。” 在东汉应劭撰写的《风俗通》中记载:“时匈奴乌桓并兴兵犯塞,太祖皇帝亲率雄师剿平虏众。虏中有人识侍中王粲先生,呼曰:此能降我。于是遣人送至营中。……帝谓粲曰:闻卿有名,欲使伯高拜卿。粲辞让,帝曰:今日孤特与卿相好。’乃拜粲为侍中。” 这个“拜”字很讲究,不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而是皇帝把头低下,表示对臣子的尊重——这当然也是“敬”的意思。
而东汉末年,羌族叛乱。汉灵帝命令张温前往讨伐:“冬十一月,行幸长安。羌豪迷吾、烧当等复反,灵帝乃拜张温为征西大将军,假节,领凉州刺史,统五校尉、三将军兵马,十万余众,诏命温分定陇西郡各羌部落。” 这里的“拜”就真的是授予官职了。
从汉代开始,“拜”有了“授予官职”和“尊称对方”两个意思。 但是这个“拜”字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的汉语中还在使用,比如我们称呼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为“老前辈”“老先生”,或者公司年会给功勋员工颁发“最佳进步奖”“杰出贡献奖”等等。这些都是“拜”字表示“授予官职”一义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