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算早立秋吗?

章建石章建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2018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究! 一般将每年公历8月7-9日之间,作为立秋节气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转为凉快。早在秦汉时期,古人就采用土圭测影的方法,在立秋这天,测定白昼长度,将白昼长度划分出“加临”、“小余”两个阶段。

所谓加临,是指立秋后,阳光照射时间逐步增加;而小余则是当加临走完64步时,进入“秋分”节气,这时阳光照射时间达到一天中的最中点,也就是正午时间。此后,阳光照射时间逐日缩短。

为了更细致地描述这种变化,古人将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漏”(一漏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早晨的始漏和晚上的终漏的时间分别被称为“启明”和“昏曜”。《礼记·月令》上就有“孟秋之月……日晷永缩,昏晷渐长”的说法。意思是说,立秋以后,阳光照射时间的推移,开始由“晨漏”向“昏漏”转化。

随着阳光照射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热量会不断积聚,如果此时有冷空气入侵,就会形成秋季干旱少雨的天气。反之,如果没有冷空气入侵,温度持续升高,便会出现夏末秋初的“秋老虎”天气。 “立秋”的“立”字,代表着开始的意思,但是,这个“开始”却并非代表秋天的到来。因为,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的结束。

但夏天的真正结束,还需要等到白露节气之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八月节……阴气渐长,凌阳盛极,草木结果实。”“处暑”节气之前,阴气虽渐长,可是还没有到达旺盛的阶段,所以,此时的“立秋”还只是“秋意未浓”。只有在到了“处暑”节气之时,阳气减弱,阴气增强,才有资格称为“秋天”。人们常说“立秋处暑天气渐凉”就是如此。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地区温差明显,并不是全国统一进入“秋天”。即使是在同一地点,每年的“立秋”,也并不一定就是同一天的“立秋风起”。这主要是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左右。在山区“立秋”后的早晚温差要比平原地区更大一些。尤其是草原、林区等海拔较高的地方,更是明显。 不同的年份温差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2016年的“立秋”就在“处暑”前面,那一年北方多数地区的温度都很高,没有明显的秋意;而在南方,立秋前后却出现了连续的降温降雨,颇有入秋的感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