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上小学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早教的良好作用,尤其是在数学启蒙方面。不少家长都说孩子三五岁就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甚至能分辨钱是哪一边付给谁的。按理来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感,长大了不是应该当数学家才有可能就是当商人能发大财吗?可事实上我却发现,这些孩子到了六七岁进了小学后,大多数都丢了数感,基本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利索,更别说平方和开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其实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算富裕,家长也都几乎完全认同早教的作用,尤其是数学方面。所以会让孩子很早就开始由专业的早教机构进行学习。绝大多数人的早教机构都会选择从颜色形状和基本数感入手。这也是最正确和最严谨的路线。毕竟颜色形状是感官认知的第一课,基本数感也涉及到孩子的物权归属和基本的物权继承。可数感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现在的家长多半都不太明白。这里我就先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起码以后别再让孩子做那些找不同、排队几和十几的简单习题了。
基本的数感也就是俗称的数量关系,是对事物具有一定数量观念,知道事物有多也有少,多少可以变动,多出来了或者少没有了就会造成不等量的改变。这里我所说的数感并非只认识数名称、会写数名、会进行基本的加法运算、知道几岁该进哪一个数学大关等等这些初级技能,而是真正的了解数的含义、会分析、会推理、会融会贯通、会用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现在的数学教学很多都舍弃了最原始的数概念教学,单纯追求技巧和能力,所以造成未来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数理分析的专业人士,可一旦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全都抓瞎。典型的例证就是很多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连自己家里的电表和燃气表都不认识,不会看也不会算,需要自己家的水表汽表的时候还得去外面买。这就是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的悲剧。中国的数学教育从根儿上就全错了,和前苏联的模式完全一样,都是逼出来的,不是用起来顺手的。真正的数感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玩具和手指的运动开始,让思维去自由地发展,让意识在事物和数量的不断对应关系中逐渐建立。就好比让孩子先认识自己的手指,手指头在哪只手里、手指头什么样、长短怎么样、粗怎么、细怎么样,然后是身边的事物,从数到事物的数量和种类、再从数量到事物的结构和构造等等。只要有了这些数感的积累,孩子自然就了解数量的差异、数量的变化、如何比较数量间的差异、怎样对较多的东西进行合并或者归纳;能了解数量的守恒、如何在不同的事物间迁移数量等等,这样再理解加减法则也就分分钟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