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当头什么生肖?
这个题目真是难倒我啦,让我怎么回答呢! 这样吧,我猜个谜语,你猜猜是什么。 打一十二生肖,谜底在问题中。 三五成群日已高,四五结伴去寻宝。 三五成单不孤单,三山五岳任我闯。 (注:第三个字是“人”字底) 你能猜到吗? 这是谜底,可把我累死啦…… 哈哈!谜底就是——人 这个谜语其实暗含了中华姓氏的起源。 “家”在古代写作“氏”,这个字上面是个“宀”(读“摇”),表示与住房有关;下面部分的写法很多,表示家族或财产的意思。所以,“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姓。 而“姓”字,上面的“女”表示与生育有关;下部是一个“生”字,指有生命的人。所以这个“姓”字表达的是,一个女性有了生命后所拥有的家族名称。 因为古代孩子出生三年后才会取名,故有成语“姓甚名谁”。
后来,“姓”字下面的那一“生”,渐渐变成了“子”字。因为“子”在古代是指有生命的孩子,和“姓”一样表示人的含义。这样就形成了今天“姓名”中的两个字,都是由古代“姓”演变而来。
而“名”是从古人“取号自名”得来的。比如《论语·卫灵公》中有言——“夫子之名若日月,耀乎昭昭”,这里的“名”指的是“号”。而今天的名字中的“名”只是一个人称呼的符号而已。 和“名号”相对应的,古人还有“字”“号”之分。 “字”往往是成年后才有的,所以古人大都“名”“字”兼有。如果只知“名”不知“字”,就会很尴尬,比如苏轼和朋友写信时,就因忘记朋友名字中的“字”而发牢骚——“某元祐党人,在郡坐罪,流徙高州。今幸遇圣朝,还归故里。远烦问讯,幸极感慰。某蒙恩除名,贬窜海隅。身驱羸病,浪里浮沉。每至江干,惟见鸥鹭。” 当然最尴尬的就是不知道别人“字”的时候。北宋名臣范仲淹有一次在寺庙中遇到一个和尚,便与之聊天。当问到对方法号时,和尚答曰——“贫道冲虚守静,法号玄通。”范仲淹又问——“师此去玄州有多少路程?”那和尚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什么?你说我是玄通法师?你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