纻是什么生肖?

黎芷坤黎芷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杂俎》云“今之纻者,即古之纻也”、“出东南海滨,而越中最为盛名……其色如漆,其纹如绫,其轻如纱,其润如帛。”《清嘉录》亦云“吴中纺织之布曰缎子,有光缎、素缎、色缎之分……”在明清时,浙江诸暨的纺丝制布料就已经非常有名了(这地方也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七家的地盘)。

那么这种布料上的花纹是怎么来的呢? 据传说是这样的——用桐油煎过之后,把蚕茧浸进碱水里,再把漂洗完的茧倒挂在木架上,让它们慢慢风干。等这些蚕茧的风干程度差不多后。手工缫丝的姑娘们开始抽掉中间的部分,留下两头的丝,然后把这些丝绞成缕,铺撒在板上晾干。等完全干透后,轻轻卷起来做成圆筒状,再用棒槌压平,最后送入染缸。

这种工艺特别费时费力,据说每织一匹布至少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正因为如此,这种布在当时相当昂贵,只有皇亲国戚和富贵人家才能买得起。不过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缫丝业的工业化,这种布料的价格才开始平易近人起来。

季益诩季益诩优质答主

其实,这个字念zhū,不是一种生肖,而是古代一种植物纤维的总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布就是纻布。汉代的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就使用了这个字:“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的华丽衣着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这里写她上衣下裙的布料用了绮、罗这类丝织品。“绮”是平纹绫的总称,“罗”是孔眼像网状的轻而薄的丝织品。

在古代,人们在制作衣料时,常用丝织品和麻纤维互相掺和,其中还有加入少许毛发或棉的。在以丝为主料的时候称“绫麻”、“锦缘绨缯之属”,在以麻为主料时称“麻丝文绢之属”。这里的“绨”、“缯”、“文绢”都是指丝麻互相掺和织成的布帛。

现在还有个词称“麻布衣”,人们误以为是指以麻为原料的布料,其实不然。古人称质地优良的丝织品为“缣缯”或“绡縠”,“缯即帛,素缯为布,素缯绀为绢,缕绢为布”,这里说的布,还不是后来的棉布,而是质地比较粗糙的丝麻织物。同样,文中的“绢”也不是100%的丝织品,而是丝麻互相掺和的织物。古人以“麻衣”、“布衣”或“布衣之士”指代平民百姓就源于此。

汉代,中原一带的人所穿的衣料,“田家则编新泽,贵者但用细布、缯锦,其衣服制式大致相同,无甚差别。”当时,丝和麻所织成的衣着是人们所穿的主要衣料,衣着颜色主要是黑白色。丝绸织起来的衣料,一般都是色如缟素,古人称之为“缟衣”,平民百姓只能以麻代丝,也就是当时的“布衣”,还有一种“缁布”,因为黑红色的布衣属于平民所穿,当时以“布衣”或“褐衣”指代平民。

汉代,我国南方有大木棉树,即“吉贝”,但当地的人只用这种“木棉”为絮,尚未用来制作衣着,还有一年只结一次果的绩麻,当地人称为“苴(音居)”,但产量十分少,也不作为制作衣着的原料。由此可见,汉代,我国人民所穿的主要衣料还是丝织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