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与狗是什么生肖?
“人”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人侧着身子、弯着腰的样子,人的正立姿势是在奴隶社会晚期才有的,可见当时的人还处于氏族部落状态,群居生活,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生产活动,互相协作,共同抵御外敌。所以“人”的本义就是“人类”“人在动物界中的位置”“人和动物的区别”。《说文解字》:“仁人之性也,人象臂形。” 后来才引申出“有生命”之义——这个意思今天还在使用,如“人命关天”;再引申指“人的品质”“人性”——这个意义的“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人类”“人种”“人品”“人物”等用法也是由此而来。此外还有“人道”“人格”“人口”等等。
《礼记·檀弓下》:“君子哀而不伤,唱而不叹。”郑玄注:“谓哭丧之时,哀甚则伤之,唱叹则失之。”可见最初“哀”是不带“心”字的,表示的是一种动作和状态——悲伤难过但是不痛哭流涕。这与我们现在的汉语表达是相反的,我们形容“悲哀痛苦至极点”用“痛心疾首”,形容“感情伤心到极点”也说“悲痛欲绝”。 “哀”由表示具体的行为或状态过渡到表示较为抽象的感情是从春秋战国的典籍开始的。从那时候起,“哀”就有了表示心情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不过春秋战国时的“哀”还主要表达比较深沉的痛苦,与后来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差异。比如我们常用的感叹词“唉”在《左传》里只表示一种沮丧无奈的情绪,而《战国策》里的“哀”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