荪字属何生肖?
“荪”字的部首“艹”,古文字形体从“屮”作“菅”,《汉书·五行志》:“故《春秋》书‘郑伯使宛来聘’,谓以菅为之也。”“艸(草)”、“菅”在古代常常通用,“荪”字的本义就是“香草”的意思。如《楚辞•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王逸注曰:“纫,杂也……荪,香香草名也。”《庄子·秋水》中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乎鱼鳖虫蛇,乌鹊鸦鹊,翩翩往来,各集于其侧。”这里的“鸟鹊”就是“鸳鸯”,是雌雄异形的水鸟,古代称为“鸳”“鸯”,因为“鸯”字古字形像“魚”而与水生有关,所以又特指雌雄不同色的水鸟。
在动物界中,除了鱼类之外,其他动物都有“雌雄之别”。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古人对这“雌雄之异”感受特别敏锐,因此在文字的表达上也极为讲究。《礼记·郊特性》中有“惟草木之无性别,故日月可以同日而明。惟人之为物最灵,故不可混同也。”这就是说,植物之中除了“香草”之类可以混称外,其他的植物都是有“雌雄”之别的,就像男女有别一样。而在汉字书写表达上,“山”“石”“日”“月”等字形常常用来表示“男”,“女”“田”“子”等字体往往用来表示“女”,这些字体上的区分方法就叫做“象性别分”。
同样,在“艸(草)”部或“鱼”部的字多表示“雌性”,而在“木”部分的字则往往表示“雄性”。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竹”部所有的字都表“男性”,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竹”部所有的字,古代的写法大都与“朿”相同,而“朿”的字形,《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木芒也。一曰刺。”可见,“竹”部的字表示的都是带有尖刺的“硬植物”,这种植物大多是雄性的。例如: “箭”字的古文字形体就是“箙”(fú),意为“竹弹弓”。《楚辞·九歌·湘君》中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沅涘。”这里的“袂”就是衣服袖子,“褋”是单件的内衣。这两个词用“衣”部的字来表示,而“箭”和“荻”(荻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类带有“竹”部首的字,在古代常通假。这里“褋”的意思就是用“竹”制品做成的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