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怎么教?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的成绩怎么也是B+,努力学习了,还总得不到A,为什么呀?
答:因为,中学的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阅读与写作的技巧和能力”,重点是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读书与写作,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考多少分。至于为什么要那样教学,其道理与原因就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地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性素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显然,中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应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读书、合作探究、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真正从“能读会写”的学习活动中,获得“阅读、写作”的能力,这才是中学语文应有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学校教育和培养的人才观应是“五育”齐全的合格人才,而不仅仅是会读书和参加考试的“机器”。如果仍拘泥于考试,还在读、写上下功夫,背课文,做练习,记生字、生词,作句、段、篇的分析、讲解和练习,那就不是贯彻“素质教育”,而是反对“素质教育”了。
当然,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阅读,主要培养素质与能力。写作,是学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观察能力、词汇、语汇、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写作中,思路得到了开阔,胸怀得到了舒展,感情得到了宣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现在学生的写作往往都有很多虚假和矫情之处,这除了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外,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长期以来老师热衷于做文章语法的剖析,反复进行写作技巧训练的结果。这种训练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笔,但却磨灭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拘束了学生的思想发挥。按照作文能力的构成进行分析,写作能力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审题训练,克服写作意识淡化和主题不明现象;2、加强选材和组材的训练,克服写作范围狭窄和结构的平稳现象;3、加强语言锤炼和鲜明生动的表达训练;4、学习和运用各种相应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突出作文的个性特色。
而这一切又都与学生广泛的阅读分不开。所以,加强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就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了。
但中学语文,一定要教学生怎么样阅读的方法(技巧)吗?
答:这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讨论中最具争议的话题。许多年来,我们中学生们读课外书,大都用的是人教版的语文课堂书后推荐的必读书目。应该说,这些书都是非常优秀的名家名作。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讲这些书时,教给学生阅读这些书的方法(技巧)是不言而喻的责任。其实,这些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学生完全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因为她……所以……?”——“如果你是作者……你又怎么样……”这样,不亦陶冶着情操,丰腴着头脑,完善着人格,提高着素质,训练着思维,提高着综合能力?学生,又何愁不能从书中获得乐趣!又何必一定得教给学生阅读这些书的方法(技巧)才愉快地读书?
所以,为了响应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现行教育教学中一些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做法,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一些自主、快乐和自由,加强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