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吗?
最近有消息称,某一线城市将大量公办幼儿园转为事业单位,引发了社会热议。虽然,转企还是事业编,幼儿园性质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经营模式和生产关系。但据消息,转企后,政府的投入会大幅减少,变为企业后的幼儿园前景不明。
在此之前,另一所一线城市宣布将43家公办幼儿园转为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办园主体多元化。但此政策推行后,遭遇到多名市民联名抗议后,相关部门又宣布撤销此政策。我国公办幼儿园转企和民营化浪潮,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彼时,“普惠制幼儿园”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应急措施,缓解了大量社会问题。但20多年过去,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已超数量“巨无霸”,普惠制弊端开始显现。
以市场价格配置资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能缓解家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但对于我国人口众多,政府投入有限的大背景下,让大量公办幼儿园转企,将加剧社会矛盾,并会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风险。
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一直由地方政府承担运营责任。美国规定,各州要向孤儿院、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提供津贴费,用于支付这些公立幼儿园的运营成本。日本《私立学校法》规定,地方政府应该向公立幼儿园提供必要的运营补贴。我国香港地区规定的幼儿园“免费午餐计划”,为全港幼儿园学生提供午餐等。
转企与否并不重要,只要是公立的,就应该持续获得政府的支持。从国外情况来看,公办幼儿园的主体性质都是政府投资或政府与民办联合投资,采取国有民营的形式;而我国“公参民”幼儿园多是由党政机关和企业创办,仅少数由社会力量投入。这明显一种特事特办的做法,与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发展阶段根本不匹配。
在市场经济之下,“利益最大化”是幼儿园转企的根本动力。在利益驱动下,转企幼儿园存在出现学费明显上涨、以不正当竞争为手段抢占课程等问题。虽然政策要求转企幼儿园保持收费标准稳定,但经不住商人“赚钱心切”。加之政府扶持转企幼儿园采取的是“以奖代补”方式,对幼儿园利润进行奖励,而不是补贴入园儿童。因而,转企幼儿园“钱景”非常明朗。
公办园转企,不仅会使幼儿成本急剧增加,加剧幼托乱象,而且会加剧社会不公。先富带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幼儿园应该多打造普惠性、公益性示范幼儿园,使资源更多面向弱势群体。转企后,国企背景的幼儿园会向权贵阶层伸出橄榄枝,形成入园歧视和阶层分割。
(作者赵贞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朱丽霞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