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打什么生肖?
猪 灶王爷是古代的职官,全称“司命祠灶王爷”,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监督饮食事宜的神祇。《周礼》中称他为“灶君”“灶神”;《淮南子·本经训》中则称他“主寿”。他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最早受到古人崇拜的“厨神”之一。
到了汉代,人们对于灶王爷的祭祀已经相当隆重了。王充在《论衡·祭意》中说:“腊月饮酒焚香祀灶,盛坛广陈,俎豆(酒肉)缤纷,烧香列烛,昼夜不灭。”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异闻》中记载:“人家食饼,须烧三枚,先斋一日,谓之‘灶君’。以麦粉作之像,形如美人,冠帻皂服,乘白马,日行千里。”可见当时对这位神仙的祭祀是相当讲究的。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对灶王爷的祭祀更加看重了,甚至把这种祭祀搬上了朝廷。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一天,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
具体的做法大概是:先在这一天“以桃符著户,谓之‘神荼’,逐鬼;画鸡赤色,冠曰‘仪狄’,饮至夕方散。”然后在腊月三十日凌晨,“以酒洒地,称为‘扫尘’,亦曰‘扫宅’。”等到年夜饭之后,“执金吾引驾,天子亲执香火,上元御街散步,谓之‘游百病’”。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灶王菩萨,是管理一家福祸的“家神”,同时又是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的“天神”,“东厨司命九天奏表,兼管人间烟火”就是说的他的职司,一般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日祭送灶神,人们用一些“金豆”、“银豆”、炒谷子、炒蚕豆之类喂“灶马”、“打发”灶神升天,以免他奏报工作马虎,谎报浮夸,打小报告,说闲言,上欺玉帝、下瞒百姓。在江南等地,还有用“黏糕”类食品粘灶王爷嘴巴之说。人们祭灶之后,希望在来年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回来前,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送灶神,多由男主人来祭拜行礼,祭拜后把旧时灶神像从灶台上请下来焚化。小年祭拜灶王爷,民间传说,一般北方面食多,以糜子(俗称“粘黄儿”)来祭拜,比如太原一带要用五谷杂粮粘制成一个“落花黄儿”来祭灶,祭品还有油糕、糖瓜、火烧之类的食物,南方“籼食”多用麦牙糖、炒米花等祭拜。祭拜时用酒或水蘸着祭糖把灶神的嘴糊上,不让他说坏话,或者把灶神的画像上点点画画,让他变得“不清晰”,让灶王爷不好“辨清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