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属什么生肖?
公元1625年,后金汗皇太极为了适应统一战争的需要,将国号“金”改为“清”,满语为amaga aisin gurun 。(注:《大清会典》记载,后金国号的改为“清”源于“清”字在满语中“AQISIN GURUN ”的音译) “清”这个国号最早见之于史籍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三月,当时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送给后金的贡品清单上,列有“白珠串、黑珠串”,其解说为“前朝年贡之物,每颗清字一十有一”之语。
到了第二年,即天启元年(1621)正月,后金军攻克抚顺城之后,收降明朝守军两万余人,随后在东北各地不断征服部落,基本统一了东北全境。这时皇太极认为统一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废除“金”号,改称“清”。
关于改称“清”的原因,皇太极在一封致朝鲜国的国书中解释得很清楚: 盖兴兵征讨之时,我等皆自称“后金国”。今既平定诸卫,应属一处,故称“清国”。 至于为什么要在国号中加入一个“清”字,皇太极在此书中也做了说明: 我等旧称“后金国”,意谓后世金国也;又于姓中加“土”字,谓之“后金地”,谓土地后有金,更增益之意焉。今称“清国”,取义亦同。
可见加入一个“清”字,不仅是由于“清”与“金”同为发字旁,而且也含有“金源永固”、“国祚绵长”的意思。因此这一更改,不仅反映了族名的变化,而且也表达了皇太极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像宋朝和汉朝那样延续千年的愿望。 而从“金”到“清”的族名更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真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沧桑巨变。因为从女真族的起源来看,它原本是一个游牧部族,后来逐渐向农耕民族演变。而“清”字显然是一个具有汉族文化意义的名称。
所以有人评价说:“此名(指‘清’——引者)从金而来,虽甚顺适,然其中隐寓数百年男耕女织、承平无事景象,非徒示辽东一隅之威武而已。”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女真族的族名演变看作是该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