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生肖怎么算呢?

桂林英桂林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农历的闰年有13个月,每个月以29.5306天计(闰月加一天),平年有12个月,每月30.4372天。农历是阴阳合历,兼顾太阳、月亮的运动规律。 阳历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时间为一年,共365.2422天;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公转时间为一个月,共29.5306天(其中朔望月长度29.5306天,恒星月长度27.3215天)。

由于月球运行轨迹不是标准圆,农历每年天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当闰正月时,二月就多一天,作为上年的腊月就得多给两日,这多出的两天就是“闰春节”(俗称“闰月头”)。 公历每年的3月5或6日为春分,即太阳在春分点,昼夜等长。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

农历的闰正月,就是从立春到春分之间有两个正月的情况。这种“闰正月”比较罕见,最近的一次是在1896年和1934年。

出现闰正月,就意味着农历腊月可能有多至三天的情形——在农历十二月内有两个小月,一个三十天,另一个二十八天。如果农历十二月是三个大小月交替,那就没有“腊月”了,月份名称就要改为“季冬”。

从二十四节气来看,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气温逐渐回升。但在农历腊月里,白昼最长的冬至和夏至反而都不是节气。因为冬至时,虽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但北半球所获得的阳光辐射仍然比南半球少,所以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虽长,但比南半球仍然是短的。同样,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但依然比南半球短。 所以,冬至与夏至都不是节气,而是“候极”,也就是古人把冬至、夏至分别叫做“冬至节”“夏至节”的原因所在。而“节”的意思就是“分界”。其实,冬至、夏至并不是真正温度计算的起点。

真正的温度计算的起点,是由“立春”和“立秋”两个节气开始的。而立春、立秋又分别是农历正月的头天和七八月的中旬。也就是说,在立春之前,气温虽然逐步升高,但幅度不大,远不到“一日寒至暮雪深数尺”的程度。

相反,在立秋之后,尽管白露、寒露、霜降等节气相继出现,但秋高气爽的日子依然很难到来——“立了秋,凉飕飕”——要等到立冬前后,才会感觉到秋天真的来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