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字解什么生肖?
“防”字,左为“夫”,右为“土”。 “夫”即男人,其字形像一男人举着一块田地,表示耕种之意,所以“夫”字加一点就成了“田”字,也就是耕种的田地。 古人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立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也是万物的起始;立秋是秋天的开始;冬至意味着万物潜藏,冬季来临。古人发现,在农历的每年的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天象变化和气候特征。比如“惊蛰”,意味着蛰伏一冬的动物苏醒过来,“秋分”则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有一个节气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做“霜降”。顾名思义就是天气冷雨下霜了。那什么时候有霜呢?一般是在傍晚或者凌晨,气温急剧下降,空气变得干燥,水汽遇冷凝华成冰晶,从空中跌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色霜花。 其实啊,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温度已经很低了,只是没有形成降霜,人们感觉不到特别的寒冷。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云:“四月秀葽,五月鸣蜩(tiáo),八月其白露,十月采葭莩(jiā fú)。”其中的“白露”就是指月亮慢慢移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这个时候阳光对地球表面的照射逐渐减弱,地面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就出现白露。
在《本草纲目·集部·诗集》中也有记载:“八月白露降,百草头上秋。” 也就是说,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进入“白露”。这时天气转凉,寒生鳞爪,草木上露珠晶莹,故名白露。 那么为什么要在“白露”之后再加上一个月,作为年末的“冬至”的开始?这里面其实体现了古人的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五行”的关系密切相关。
说到“五行”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古代,人们用“金”“木”“水”“火”“土”来代表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金代表西方,土生金,因此“金”也代表了金属物质以及一切属于西方属性的事物;水是生命之源,“木”代表了树木和所有植物;而“火”则代表了炎热,红色等一切属于南行的阳性属性的事物;“土”代表着中央,同时具有以上四行的特性。
在“五行”之中,“土”是重要的一员。因为土可以生养万物,包容四方。所以,“土”的位置永远是最稳的。 而在十二月建系统中,“土”位于十月份。按照这个月的历法,从白露开始,阴气上升,月高昼短,直到寒露、霜降、立冬前后,土开始收藏,万物渐入休眠。
冬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从夏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至冬至白天最短,之后逐渐回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所以啊,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也是四季循环的起点,正如我国古代民间谚语所言“冬至阳气升,白日渐增长。冬至阳旦盛,万象逐更新。”